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广州竞赢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联系人:陈先生
- 电 话:(020)38844987 非工作时间请拨打手机:13380036316 或在线留言
- 邮 箱:hotqiu@163.com
新闻资讯
-
支持膜结构说明
当我们用肉眼观察时,大多数使用的载网能明显看到有的“光泽”面和“暗淡”面。通常来说支持膜的膜都沉积于载网的光泽面上。载网横截面= 光泽面 = 暗淡面=方华膜=碳膜纯芳华膜:方华膜在光泽面。带碳(或一氧化硅)膜的芳华膜:将方华膜附着于载网光泽面,并在方华膜顶部沉积一层薄碳(或一氧化硅)层。碳类型-b:与上述相同,但具有更厚的碳层。碳(或一氧化硅)Type-A:方华膜附着于载网的暗淡面,碳(或一氧化硅)沉积在光泽面上。当芳华膜在溶剂中被除去时,碳(或一氧化硅)膜留在… [查看更多] -
SEM生物样品制备干燥方法
作者:肖媛,刘伟,汪艳,左艳霞,胡锐,李婷婷,崔宗斌生物样品的含水量一般为 70% ~ 80% , 仅有少数样品如毛发、牙齿、角质以及含水量极低的昆虫等可以直接喷镀观察,绝大多数的生物样品均要求经过干燥处理才能镀金和进行扫描电镜观察 。干燥是扫描电镜生物样品制备中的关键环节,如果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到观察的清晰度与准确度, 甚至直接导致试验失败 。要想制备出好的扫描电镜生物样品, 要求在干燥过程中尽可能减少由于水分蒸发而引起的样品表面形貌的变形( 体积变化、结构皱… [查看更多] -
中科院金属所提出氧化石墨烯绿色制备方法
作者:Wencai Ren 来源:《自然—通讯》氧化石墨烯是一种重要的石墨烯衍生物,最初主要作为宏量制备石墨烯的前驱体,近年来由于其不同于石墨烯的诸多独特物理化学性质和广阔应用前景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存在大量的含氧官能团,氧化石墨烯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且易于组装和功能化,因此广泛用于制备多功能分离膜、高导高强纤维、超轻超弹性气凝胶等多种功能材料,并且在电化学储能、催化、生物医药、复合材料等方面表现出良好应用前景。 目前,氧化石墨烯主要是通过剥离氧… [查看更多] -
导电胶参数比较表
导电胶比较表产品编号描述使用温度固化时间粘合剂导电元素机械强度表面 电阻(ohms/sq )空16058石墨导电喷剂200℃热塑性树脂石墨中120016053PELCO 有机碳导电胶液93至204℃室温30分钟。30分钟后75°C烘烤3分钟更好。纤维素树脂20%石墨低120016056DAG-T-502碳导电胶液-40至260℃150°C烘烤15分钟氟橡胶树脂12.6%碳低13016050PELCO 碳导电胶-40至120℃室温24小时或65°C烘烤30分钟丙烯酸39%碳高4716046Leit-C-Plast™碳导电胶120℃聚异丁烯碳中16022PELCO 金导电胶-200至65℃硝酸纤维… [查看更多] -
2017年广东省电镜学会学术年会圆满落幕
2017年广东省电镜学术年会于2017年12月15-16日,在广东省广州市钟落潭五龙岗村五龙山庄成功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近百名来自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各大电镜厂商的专家。此次电镜学术年会旨在总结今年的研究成果,回顾今年电镜行业的发展,分享和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提高促进电镜及显微分析仪器的应用水平,推动广东省各地区的电镜显微及仪器分析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此次大会由广东省电镜学会副理事长路艳蒙主持,理事长赵文霞和秘书长姚楠都对2017年度的学会工作进行了汇报。来自南方… [查看更多] -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新型高效双离子电池
作者:唐永炳等 来源:AEM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唐永炳及其团队联合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谷林研发出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铝@碳纳米球复合材料,并应用于高效、低成本双离子电池。这种新型结构有效解决了铝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循环性能差等问题。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先进能源材料》。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多采用石墨类负极材料,其理论比容量和压实密度均较低,限制了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进一步提升。通过与锂离子的合金化/去合金化反应,廉价金属负… [查看更多] -
研究实现二氧化碳高选择性高稳定性加氢合成甲醇
作者:刘万生王集杰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集杰博士、李灿院士等人发展了一种双金属固溶体氧化物催化剂,实现了二氧化碳高选择性高稳定性加氢合成甲醇,相关研究成果在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ScienceAdvances上以研究论文形式发表。 二氧化碳的减排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光催化、光电催化或电解水制氢来进行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等燃料及化学品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和碳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为可行的策… [查看更多] -
研究发现石墨烯膜可用于离子筛分和海水淡化
作者:方海平等 来源:《自然》精确控制(氧化)石墨烯膜的层间距,达到十分之一纳米精度,是其在水处理、离子/分子分离以及电池/电容等应用的关键。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方海平团队、上海大学吴明红团队、南京工业大学金万勤团队和浙江农林大学学者合作,提出并实现了用水合离子自身精确控制石墨烯膜的层间距,展示了其出色的离子筛分和海水淡化性能,并用理论计算、上海光源的X射线小角散射(BL16B1)和精细吸收谱(BL14W1)实验阐明了机理,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上。… [查看更多]